秸秆收储是关系到综合利用的重点,而机械化则是收储的关键环节。
机械化能有效地解决秸秆收储问题,但秸秆的季节性供应与工业长期使用之间的矛盾,对秸秆的存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让人欣喜的是,近年来,国家将秸秆还田、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。2015年中央财政专门拿出7亿元,对主产区的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给予补贴,要求每个项目补贴不超过总建设额度的10%,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。同时,部分地区对机械化还田作业有少量补贴。因此,笔者认为,要加快建立秸秆收储运输市场化机制,降低收储运输成本,才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;才能按照“政策支持、示范引导、以农为主、产业发展、市场运作”的思路,因地制宜推进秸秆“五料化”全量利用。
另外,由于秸秆产业链尚未形成,收集成本高及体系缺陷也难以满足规模化工业利用的需要。就目前来看,国家政策主要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产品,对生产企业给予支持,但在秸秆收储运、终端产品应用等薄弱环节,却依然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。另外,由于秸秆收集机械一次性投资大、作业时间短、机械利用率低等不利因素,也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。
因此,笔者认为,应在统筹考虑秸秆收、储、运、用各环节的支持方式时,按照秸秆产地合理区域半径的就近、就地利用原则,降低收储运成本,建立健全政府推动、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轴心、经纪人参与、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。同时,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可操作的制度和补贴扶持政策,在农机化补贴扶持政策基础上,单独给予秸秆机械补贴优惠政策,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旋耕机、反转灭茬机、秸秆粉碎机等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力度,全面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率,并且国家应重视对秸秆收储运技术和装备研发的资金投入。